摘要:胡云龙祁红鼻祖1835—1924徽州祁门人▲ 已列为保护的胡元龙故居中国古人衡量某人成就,通常喜欢用四个字:家大业大。四字看似简单,其实内涵丰富,含义很多。譬如说次序关系: 先家后业,即家一业二;再譬如说并列关系:家与业是胞胎,不分大小;还...
胡云龙
祁红鼻祖
1835—1924
徽州祁门人
▲ 已列为保护的胡元龙故居
中国古人衡量某人成就,通常喜欢用四个字:家大业大。
四字看似简单,其实内涵丰富,含义很多。
譬如说次序关系: 先家后业,即家一业二;
再譬如说并列关系:家与业是胞胎,不分大小;
还譬如是因果关系,因有家才有业,即业缘家而生。
如此满满道理,然用来套在胡元龙身上,都不管用,统统靠边。
▲ 故居前进
当今世界,讲喝茶,不得不说红茶;
讲红茶,不得不说祁红;
讲祁红,不得不说鼻祖;
讲鼻祖,不得不说胡元龙。
▲ 二楼长窗
胡元龙,祁门南路贵溪人。
自幼饱读经史,习拳练武,以文武全才闻名乡里,后任把总,类似今天的公安局长,属吃皇粮一族。
偏他不按套路出牌,认为书可读,官不可做,居然辞去把总职务,搞实业救国。
他带领长工,常居深山,筑一 培桂山房,栽杉种茶,面积五千余亩。
咸丰初,闻红茶走俏,他曾尝试创制,后因太平军起夭折。
光绪初,见祁门茶滞销,他决定东山再起还干红茶,自筹资金6万银圆,从江西宁州请来茶师,创设日顺茶号,制成祁红,运售汉口,销路顿开。
俄、英等国茶商争相抢购,产量逐年增长,由此带动全村跟风,崛起茶号6家,年产干茶2万多斤,成为远近闻 名专业村。
此后,祁红制作技艺便扩散到整个祁门茶区,风生水起,数年间一鸣惊人,不但跻身于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 首,且于民国四年(1915)轻松拿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头等大奖,兀地名贯中西。
乃至荣耀一直穿越到今天,祁门缘此荣膺“中国红茶之乡”之称。
▲ 后堂
▲ 现住故居的胡元龙后人
▲ 她家保存的地契 不轻易示人哦
胡元龙故居现坐落祁南贵溪村中,从公路入巷,很快便可找到。
按祖业说,此屋原是三间建筑。
遗憾的是,年久失修, 左侧两间早已倒塌,现留半截外墙,裸露屋基,看规整石槛,层叠有序,可窥当年胡氏家族也是讲究人家,只是如今已成空院,面积约400平方米,且被藤蔓和菜园掩映,满目残垣断壁,一派斑驳。
而靠里处,已立一幢新房,为现代钢筋 水泥建筑。
屋主为胡氏后人,问其胡元龙茶事,后人憨厚微笑:“那是我叔祖辈了,他家住隔壁。”
所谓隔壁则是指右 边老屋,为正宗胡元龙故居,现门口已挂两牌:“国家文物保护单位”和“黄山市百村千幢保护工程”。
这是一幢典型传统的徽派民居,砖木结构,两层两进三开间,屋宅基本完整,然装饰一般,既无雕梁画栋,也无豪华家具。
前厅空旷 ,堆些旧桌谷斛之类,人气不旺。
后进炉灶家什俱全,极其普通。
这里住有一对耄耋老人。
问辈分,女妪说自己是胡元龙曾孙女,老伴姓汪。
再问胡元龙与老屋故事,老人说自己知道不多,只知道老屋有300多年历史,面积200多平方米 ,胡元龙就出生在这里。
老人很热情,颤巍巍带我们到天井边,推开一间极为普通房门。
我们看,房间面积不大,内套小间,以板壁隔开,因低矮,光线不是很好,可见当年胡元龙对于生活并不讲究。
我们再随老人从天井缘梯登楼,楼上地板窗棂基本完好,修缮痕迹明显。
老人说:原先屋架、主梁多朽烂、漏雨也严重,2010年政府拨钱来修了,还将这房子列为保护对象了。
言外之意,充满感激,折射出胡氏家族的感恩之传统。
▲ 故居外墙 有些破旧
培桂山房遗址在贵溪村东近十里,那里山坞叫棚坞。
棚坞宏阔,四周皆山,海拔近千米,即史籍所载开辟荒山五千余亩 之处,现漫山遍野松杉树、毛竹、油茶仍茂盛。
坞东多茶园,完全传统丛植的那种,俗称满天星,株连株,块隔块,漫山遍布,生长在茂密丛林,苍翠欲滴,长势仍旺,生机盎然。
其中根部乌黑粗壮者,即是百年老茶,道地属于元龙牌。
援茶左攀而上,可见宏伟石坝,坝高如城,一拖而去,至少三五十米长,被藤蔓满掩。
登上石坝,阔绰一平坦,五亩大小,由几道石坎分为几梯,隐约有屋基遗痕,淹没在厚厚树叶。
房屋难寻见,倒是一泓山泉,清冽甘甜,人说这是当年 元龙用水处。
他常年住此,所带长工基本是湖北英山人,几十个,至今贵溪村还有他们后代,村人称英山佬。
元龙带他 们在这里开山垦荒,办茶号,不畏艰辛,勤勉创业精神可见一斑。
▲ 山林里寻找培桂山房
胡元龙故居、培桂山房遗址,当属胡元龙当年所留痕迹。
尤其故居,不见轩敞宏阔,更谈不上巨贾大宅,相比于当今热炒火爆的其他徽商豪宅,无论规模,抑或装饰,着实不算什么,几乎不值一提。
面对如此貌不惊人故居,似乎与祁红鼻祖身份很不搭。
换句话说,胡元龙对于居家度日有点敷衍,貌似不大上心。
▲ 当年的痕迹
笔者做出这种判断,其实有根有据。
这可从2016年4月首次发现的胡氏家族遗嘱中找到答案。
遗嘱共两份,一为胡元龙父的《光绪十七年胡上祥本遗嘱》,一为《民国五年胡元龙遗嘱》。
二份遗嘱中,均涉家产情况,如胡上祥本有立嘱背景、家产情况、管理原则、应收债务、附录等5部分;胡元龙本也有立嘱背景、遵嘱条件、分配方案、应收债务、附录 等5部分。
其中对家产叙述详尽细致,记录最多者是山场和以山矿资源为支撑的实业,田地和房屋位次。
在这些家产中 ,不但山场、实业、房屋等坐落地名和四至清楚无误,且种植种类,诸如茶萪茶籽、松杉、竹木也有明确交代,充分说明祁南农村靠山吃山的经济特点。
于家于业二者中,均将置业放在第一位,家居为其次,用时尚话说,吃苦在前,享受 在后,看来这是胡氏家族传统。
▲ 培桂山房遗址
家风尚且如此,及至胡元龙本人,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据遗嘱所记,胡元龙分到家产后,经自己多年打拼,规模发展很快,除山场外,房产就有:培桂山茶厂及住屋全部,承纶堂、居仁堂、由义堂、(本村)茶号屋、培桂山油榨、三元 祠下首店屋、长生右边店屋、庄岭脚、毛査山脚、水磨源、太和坑矿山、江西景德镇毕家弄屋均一半、公积会店屋十股之一、尚志居正屋八股之一、锄经堂正屋三十二股之一。
面对如此之多家产,胡元龙不思享受,一心求业,甚至在遗嘱中强调:“窃我幼承庭训,长就外传。嗣因家业式微,置书高阁,从父入山,讲求实业……颇有成绩。中间从戎二载, 谬膺保举。厥后经营商业,创造东乡土碓,建设日顺茶号,及承纶堂居仁堂,种种基业,皆我父子兄弟,半生日夜辛勤 ,备尝艰苦始得。”
从上述文字看,胡元龙创业日夜辛勤,备尝辛苦,而对于建屋修房,几乎只字未提,充分显示徽州 人的追求和志向。
即胡元龙一生筚路蓝缕,艰辛创业,主要致力于农林产业,抑或更具体说是祁红茶业。
▲ 今日祁红茶乡
有道是深渊潜龙,高人蛰伏,无论故居,抑或棚坞,乃至遗嘱,所见气势,还是基业,抑或情怀,均不是一般凡人所能及。
正如古人言:厚德载物。
多大格局,成就多大事业。
正因有超凡脱俗的胆魄和勇气,一向秉持家小业大的理念,从出生到逝去,终其一生,多在此屋度过。
家还是这个家,业已不是那个业,有所为有所不为,胡元龙才创出举世闻名的祁红伟业,成为祁红鼻祖。
有一副胡元龙亲撰的楹联,励志抒怀,足见其当年的心胸境界。
垦荒山千亩,遍植茶竹松杉而备国家之用;
筑土屋五间,广藏诗书耒耜以供儿孙读书。
(来源:家在徽州工作室 )